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43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胡秀靖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轻烃内部加注站专项整治的建议”收悉。市应急局高度重视,立即召集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市市场监管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赴各轻烃燃料(醇烃燃料)加注站现场开展调查,调阅企业相关资料,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掌握各加注站详细资料。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各轻烃燃料(醇烃燃料)加注站现状
经调查了解,目前全市有在运营的轻烃燃料(醇烃燃料)加注站9座,其中浦东新区4座、普陀区2座、宝山区2座、闵行区1座,主要位于公交巴士停车场或出租车企业内部。上海霖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6座醇烃燃料加注站,其中浦东新区4座、普陀区1座、宝山区1座。上海续和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平兰新能源销售有限公司、上海中茂常宁新能源销售有限公司各有1座轻烃燃料加注站,分别位于普陀区、宝山区、闵行区。上述加注站从生产企业采购轻烃燃料(醇烃燃料)后,以内部加注站方式为出租车、网约车等加注车用燃料。
二、各轻烃燃料(醇烃燃料)加注站安全生产情况
轻烃燃料(醇烃燃料)是石油化工的副产品,由C4-C10等烃类组成的混合物,其中C5-C8组分是其基本构成,并混有少量C4、C9和C10组分,常温常压下为液态。虽然《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未列明轻烃燃料(醇烃燃料),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各组分比例也不尽相同,但其主要组分均列入上述目录。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指南(试行)》第五条说明,轻烃燃料(醇烃燃料)的生产、经营属于应急管理部门的危险化学品行政许可范围,应按照相关要求实施许可管理。
上述加注站租用公交巴士公司等原内部加油站设施后,对燃料储存、加注、装卸设施进行了改造,并加装了必要的安全设施。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6号)有关规定,9座加注站均委托安全评价机构编制了安全预评价报告和验收评价报告,并委托设计单位编制了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安全评价机构、设计单位资质均符合相关要求,加注站整体基本符合安全条件。
上述9座加注站轻烃燃料(醇烃燃料)主要采购自山东鑫山工贸有限公司、山东齐旺达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临沂润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经查,上述3家企业均取得山东省应急管理部门颁发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许可范围中包含相应的轻烃燃料(醇烃燃料)。本市9座轻烃燃料(醇烃燃料)加注站及相关经营单位分别取得所在区应急管理部门颁发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许可范围中包含相应的轻烃燃料(醇烃燃料)。
三、关于人大代表建议中相关问题的答复
2006年,原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同意在上海地区出租汽车行业推广加装车用轻烃燃料的批复》明确,轻烃燃料可作为汽油燃料的补充,进一步在本市推广应用,并应确保稳定供应(见附件1)。2012年,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车用轻烃燃料”是否归类成品油范畴的证明》明确,车用轻烃燃料是以碳5为主要组分的一种燃料,不属于《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6第23号)第四条规定的成品油范畴,其经营不需要申领成品油经营许可证(见附件2)。
2018年,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关于上海出租汽车行业协会请示上海出租企业租用企业内加油站使用新燃料的回复》明确,出租汽车使用新燃料(轻烃及醇烃燃料)的适配性以及新燃料加注点配套建设等,应符合有关管理部门的相关许可及要求。在保证行业营运安全的前提下,可分点分批在相关内部加油站开展试点应用,除出租汽车行业外,不得对社会车辆进行服务(见附件3)。2021年,上海市企业服务云管理中心针对企业诉求答复:“根据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出租车公司以及与出租车公司签协议的出租车驾驶员的服务,还包括网络约车公司以及承揽网络预约客运的驾驶员的服务’均属于道路运输业中的出租车客运行业”(见附件4)。
2010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稳定轻烃产品征收消费税问题的批复》明确,油气田企业在生产石油、天然气过程中,通过加热、增压、冷却、制冷等方法回收、以戊烷和以上重烃组分组成的稳定轻烃属于原油范畴,不属于成品油消费税征税范围(见附件5)。
四、下一步工作
目前,在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格审批取消的现状下,市经济信息化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成品油仓储、批发及零售企业的监管,防止轻烃燃料混入加油站以成品油名义进行销售,防止成品油以轻烃燃料名义进行非法零售。
下一步,市应急局将会同市经信、公安、住建、交通、税务、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委托相关检测鉴定机构对轻烃燃料(醇烃燃料)组分、理化性质作进一步分析,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明确。进一步加强对轻烃燃料(醇烃燃料)加注站的安全监管,明确安全、质量、消防等方面标准,通过联合执法检查、专家指导、专项整治等方式,指导督促各加注站依法依规做好燃料采购、运输、装卸、储存、加注及油品质量工作,并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通过定期检测维护保障设备设施完好投用,强化各级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运营安全。